日期:2025-09-20 来源:
2025年9月13日,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的法律文书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讨会暨2025年学术年会在同济大学召开。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叶青,上海市法学会会长姜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竺常贇,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学军,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会长孙建国等出席会议。本次年会主题为“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的法律文书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以及来自全国各地法学院校、法律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近200人参加会议。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叶青同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重要致信中关于“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坚定法治自信,强化使命担当,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为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的殷殷嘱托,胸怀“国之大者”,始终牢牢把握研究会的政治定位,确保党对研究会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始终坚定不移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统领地位,确保研究会学术理论研究和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始终紧密结合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不断提升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始终紧紧聚焦研究会的中心任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法律文书学自主知识体系。

上海市法学会会长姜平同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指出要高度重视法律文书学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聚焦立法文书、行政执法文书、司法裁判文书、涉外法治文书等领域前沿问题,积极回应新时代的法治需求。上海市法学会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的合作交流,不断拓宽理论研究视野,促进实践问题的妥善解决。

上海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竺常贇同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指出法律文书学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基础性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推进法律文书学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上海市政法系统将继续加强与法律文书学研究会的交流合作,架好桥梁纽带,更好地推进理论与实务的双向奔赴;搭好研究平台,更好推进守正和创新的双向融合;抓好改革突破,更好推进法律和科技的双向赋能。

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学军同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代表同济大学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同济大学及其法学教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特色。他指出,法律文书是法律意志与精神的载体,是司法公正与效率的体现,更是司法权威与法治文明的直观表现。本次年会共同研讨新时代法律文书研究的创新发展,对提升法律实务质量、繁荣法学研究、助推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会长孙建国同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先后作研究会工作报告和闭幕式总结讲话。他指出,研究会换届以来,全体同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致信精神,队伍面貌有了很大改观,理论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研究会要全面加强和落实党对研究会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总体工作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着眼巩固细化丰富拓展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服务好依法治国实践,精心谋划和组织研究会重点学术研究活动,积极探索和推进形式丰富多样的学术活动,进一步全面加强和改进研究会自身建设。他强调,要按照中国法学会领导同志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出的明确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进一步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标对表、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在切实转变研究工作观念和理念,锐意创新、服务大局上下功夫;在锚定本届理事会长远工作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上下功夫;在面向法治实践一线前沿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发挥研究实效上下功夫。

研究会召开理事会会议听取审议了秘书长何伟同志所作研究会财务报告;表决通过了增补部分常务理事、理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孙建国同志任学术委员会主任,高金波、许身健同志任副主任,赵朝琴、蒋惠岭、何伟、袁钢、石先钰、刘莉同志任委员。
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高金波同志主持年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常务副会长许身健、副会长蒋惠岭同志分别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的法律文书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总结”“论法院裁判文书的新风格”,作主旨报告。袁钢、石先钰、苗鸣宇、王晰、程滔等同志分别围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 推动法律文书学理论与实践发展”“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强化法律文书提升说理”“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的法律文书学实践创新”“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非诉项目法律文书学体系构建”“法律文书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作主旨报告。
研究会罗庆东、刘桂明、段伟、吕红兵、田福德、王晰等副会长分别主持了分论坛“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法律文书改革与创新”“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法律文书学科体系构建”“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法律文书学术体系构建”“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法律文书话语体系构建”等四个专题研讨。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发言献策,其中,何思明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的公证文书革新之路”、田力男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刑事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规范”、周清宏和田密围绕“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司法裁判研究”、苏伟康围绕“要素式起诉状改革的观察”、奚玮和王双双围绕“刑事裁判文书说理中辩护意见回应的实践困境和机制优化”、李想和杨猛宗围绕“情理司法化背景下‘泸州遗赠案’裁判文书说理的再思考”、周静围绕“规范法律文书助推司法公信力提升研究”、周平围绕“论新时代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的真善美诉求”、董伟围绕“论不起诉决定书的说理”、李琦围绕“关于法律文书写作的思考与心得”、邓晓静围绕“裁判依据与说理依据二阶划分下判决说理依据的范围”、侯元颖和杨佳围绕“民事调解文书制作要素探究”、曹化和王秀梅围绕“高质效做好检察文书工作的实践分析与路径创新”、杜淑芳围绕“检察机关起诉书制作质量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郭亦辰围绕“要素式行政起诉状示范文本的反思与重构”、王荣珍围绕“民商事纠纷中立评估报告文书写作思考”等,分别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层面开展了深入研讨。
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总编辑刘桂明对分论坛(一)作会议总结。刘桂明高度肯定了会议研讨的理论深度与广度,指出研究者聚焦于公证文书从实然走向应然的难点突破、裁判文书说理规范化的重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书叙事的亮点呈现,以及要素式起诉书改革等热点探索,体现出法律文书从形式到内容的系统性创新。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讨论涵盖了平等性、规范化、公信力与价值观等多维议题,强调需关注新旧法衔接、学科交叉与数据认证等全面性问题。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原研究室主任王建平对分论坛(二)作会议总结。王建平指出,法律文书是推动纠纷解决的必要条件,应当始终贯彻问题导向。裁判文书的制作,不仅是司法制度的程序性要求,更是践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法治目标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的实现及其社会感知度。
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会长孙建国会长作年会总结。孙建国指出,本次会议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的法律文书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这一核心议题,汇聚了来自高校、科研机构与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着眼于法律文书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从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等多个维度,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说理范式革新、检察文书标准化建设、公证文书数字化转型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研讨,成果丰硕、共识广泛,实现了凝聚思想、促进创新的预期目标。未来研究会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立足国家法治建设大局,聚焦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中的现实问题,强化学科基础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为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法律文书学体系,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