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兰州给我们带来了多少精彩的故事?——在“互联网司法新模式与法律文书改革暨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2020年学术年会”的闭幕总结

日期:2020-11-17 来源:

兰州给我们带来了多少精彩的故事?

——在“互联网司法新模式与法律文书改革暨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2020年学术年会的闭幕总结

                  (2020年9月12日 兰州大学)

                          刘桂明

各位专家、各位会员、各位代表,还有在座的兰州大学法学院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

首先,感谢马会长在我闭幕总结之前的美言!尽管今年的年会和以往一样,还是高金波副会长主持开幕式、马宏俊会长主持闭幕式,其他副会长如罗庆东副会长、许身健副会长、赵朝琴副会长等主讲或主持或点评,但今天的闭幕式总结与以往任何一次年会的闭幕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我首先要传达一下中国法学会党组关于研究会制度建设的重要精神,然后再进行闭幕总结。

按照马宏俊会长的安排,现在我就传达一下中国法学会党组的有关指示精神。一直以来,尤其是2019年年初换届以来,中国法学会党组始终高度重视各研究会的政治建设和制度建设。昨天上午,中国法学会在机关多功能厅召开了研究会政治学习会,我代表我们法律文书学研究会参加了此次学习会。有关此次会议的精神,总共七个方面。其具体精神,主要有以下内容(略)。

值得一提的是,昨天上午,中国法学会党组还特别邀请到了中央文史研究院院长曲青山同志为全体与会者讲解《习近平同志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这个辅导报告讲得很好,很有内容,也很深刻,很有成效,很受启发。

这是我对中国法学会党组关于研究会政治建设与制度建设等主要精神的传达,也是我今天闭幕总结的第一个部分。

第二个部分,我想谈一下我对此次在兰州大学召开的年会的主要印象。

第一个印象是点评之难。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今天上场的绝大多数点评人,每位上来的时候都会说这样一句话:我就不做点评了,我也不算什么点评,我就说说自己的体会吧!或者说讲讲自己的观点吧!各位点评人,你们知道吗?点评不是一个职务,而是一个会议角色,也是一个工作安排啊!既然大会安排你来点评,你就不用这样谦虚。从各位点评人的谦虚表现来看,点评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其实,在我看来,点评一点儿也不难。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的点评也是如此。所以,大家不用纠结,直接表达即可。

第二个印象是美食之惑,也就是美食之诱惑。大家肯定知道我说的美食是什么,请大家再往会场外面看一下,那里还有不少香甜可口的美食在刚才茶歇的地方。我参加过许多次会议,我觉得这次会议茶歇安排的甜点和水果,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美食。可以说,这次会议的会务工作有好多亮点,我们尝到的美食,应该是最大的亮点。看到这些美食,我就想吃又不敢多吃。我现在因为要跑步,不敢多吃甜食。这些甜食实在是太好吃了,尤其是酸奶,我实在忍受不住诱惑,还是多喝了两杯。所以,兰大法学院的会务工作实在是无与伦比!

第三个印象是互动之火。我们现在许多会议的互动环节往往被省略了,甚至就没有安排互动环节。大家请看这次年会,从来没想到此次会议最火的竟然是互动环节。今天,我们从上午到下午的会议,每个互动环节都有亮点。刚才,许身健副会长主持的这个环节,最热闹最有看头的还是互动环节。如果时间允许大家继续发言,估计就要超时了,因为肯定还有人想发言。今天上午,我们还见到了兰大法学院的学生站起来提问。这位学生的提问,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引出了好多法律人前辈,纷纷为他们出主意谋出路。说实话,在我们这个年龄的法律人面前,在校的青年学子多多少少还有点胆小。但是,我们应该更多地给他们创造这样的机会,从而赋予他们更大的信心和力量。今天,他们可以站起来跟我们一起互动;明天,他们一定能够取得比我们更好的成绩。我觉得,这是我们这次年会最好的会风,值得肯定,值得赞赏,值得推广。

第四个印象是拍照之快。在座的各位,我们都开过好多次学术会议,也拍过好多合影照片。但我们总感觉到,拍一次合影要么就是时间太长了,要么就是排位太麻烦了。今天拍照时,我坐在两位省部级领导旁边。当合影结束时,他们还问我怎么这么快就拍完了?从此次拍合影的速度看,可见我们此次年会的会务工作之完美。总而言之,此次兰大法学院的会务工作做得实在是太到位、太精妙了!

第五个印象是致辞之美。在今天上午的开幕式上,兰州大学马小洁书记作为东道主,特意介绍了兰大百年来的5个阶段。在致辞中,马小洁书记讲到了兰大的诞生发展壮大前景所经历的5个阶段,我们走进兰大校园,确实感受到了兰大即将腾飞的美好未来。今天上午,作为甘肃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法学会会长,胡焯书记的致辞同样精彩。因为胡焯书记是我的发小,所以这次年会召开前,我代表组委会邀请他莅临大会指导并作讲话,他表示一定参加。10年前,胡焯书记在南昌市担任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的时候,对我们《民主与法制》社在南昌召开的会议,曾经给予了巨大支持。今天上午,胡焯书记在致辞中,特别介绍了甘肃与众不同的五个方面:一是战略要地、二是始祖故地、三是文化福地、四是历史高地、五是发展新地。更重要的是,刚才在闭幕之前,胡焯书记又特别发信息告诉我,应该再补上一个甘肃的定位:旅游胜地。据说有些代表会后将自费前往甘南观光,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

以上五个方面,是我本人对此次兰州年会的五个印象。这五个印象告诉我们,一言蔽之曰,兰大的会务工作做得太好了。让我们为兰大法学院的会务工作鼓一次热烈而长久的掌声!非常非常感谢兰州大学法学院对本次年会的完美贡献!

第三个部分,就是会议总结。现在,我来对本次年会做一个简单的总结。4年前,我在第八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作闭幕总结时,曾经用“一碗面、一本书、一条河、一个洞、一群人”的“五个一”做了总结。但是,兰州本地人眼中的“五个一”跟我说的不一样,他们是这样表述的:一碗面、一本书、一条河、一座桥、一个洞。

我想,无论是我讲过的“五个一”还是兰州人自己讲到的“五个一”,强调的都是兰州的独特文化和精彩故事。接下来,我也要用“五个一”对本次年会进行总结。

第一是“一次疫情”。今年这个年份实在是太特殊了!可以说,在此次年会中,老朋友见面都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从1月份的恐慌到2月份的紧张,从3月份的彷徨到4月份的困惑,5月份的心安到6月份的再度紧张,从7月份的焦急到8月份的期待,就是这次会议之前将近一年来的疫情带给我们的感受。在座的各位,无论是年龄大小,无论你身在东西部,都可以感到人生从来没有任何时候像今年一样,你的计划被打破了,你的心情被改变了,你的目标被剥离了。我想,疫情同样给我们的年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2020年8月11日,经请示中国法学会,我们研究会决定今年的年会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召开。所以,疫情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交流方式,带来了重大的变化,而且还给我们的开会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第二是“一种模式”。究竟是什么模式呢?那就是线上线下同时开会的模式。就像马会长上午在开幕式上所说,现在疫情防控进入了常态化,我们发现现在开会的模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是一种最适合的模式。在本次年会中,我们看到线下参会者不算多,大概也就是70多人。但是,线上人很多,据说有几千人。其实,这样开会也有意思,除了我们在座的参加线下会议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还有很多兰州大学法学院的在校学生。大家看到,坐在会场两边的就是来自兰大法学院的青年学子。当然,更多的是在线上,尤其是远在美国的袁钢副秘书长。尽管远在万里之外,袁钢教授同样为本次年会作了诸多贡献。苗鸣宇副秘书长同样不在会场,也同样在线上为年会作了好多工作。可以说,这种开会模式,同样解决了许多问题,比如距离与效率问题、比如眼前与未来的问题、比如当前与会下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是这种新型的开会模式带来的。很有意思,我最近参加了好几次会议,都是这样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开会模式。

第三是“一所大学”。如果说“一次疫情”是一种会议背景、“一种模式”是一个会议前提,那么,“一所大学”就是一种待遇。毫无疑问,这所大学就是兰大。大家都知道,最近这个时间段能够走进大学校园,已经成了一个待遇。在北京,目前是外人不能进入大学校园。或者说,进去了就出不来了。为什么?现在北京所有大学都进去了就不能出来,你要不就不要进去了。就像今年二三月份好多地方一样,好多地方高速公路口都有有一块牌子等着你,牌子上优惠这么一段话:你如果要上高速,你就一定要想好了,你回来以后还要隔离14天。后来,好多人想想就算了,不走了。因为回来又要隔离14天,现在我们进入大学也都不容易了。但是,兰州大学给了我们这个入校开会的待遇。这一方面说明兰州的疫情防控做得好,另一方面说明兰州大学的安排非常周到。今天早上,志愿者带着我们进兰大校门的时候,一条通道是我们开会的,另外一条通道是返校的兰大学生。非常时期,感谢兰大给了非常的待遇。

兰州大学是一所什么大学呢?这是一所具有111年辉煌历史的大学啊!当年我们考大学报名填写志愿的时候,那是一个与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等同样著名大学齐名的大学,它唯一的缺点就是离我们南方太远。好在现在都方便了,一般情况下,坐飞机两个小时就到了。最重要的是,这所大学与我们的法律还很有渊源。因为甘肃法政学堂,从而开启了兰大法学院的历史征程。现在,这里还有甘肃政法大学,同样也与兰州大学法学院具有特殊的渊源。今天下午,有一位嘉宾在发言中提到了兰州大学的校训。这个校训就是“自强不息,独树一帜”。兰州大学的学风是什么呢?那就是“勤奋、求实、进取”。

因为这次年会,我们体会到了兰州大学的深情厚谊;因为这场疫情,我们感受了兰州大学的人性化防控;因为疫情下特殊的开会模式,我们领略到了兰州大学法学院会务工作的周到细致。大家想想,这不是一种待遇,而是一种机遇。

第四是“一座城市”。毫无疑问,这座城市就是兰州。如果说“一次疫情”是背景、“一种模式”是情景、“一所大学”是场景,那么,“一座城市”就是风景。这座城市的风景,到底怎么样呢?我要跟各位分享的是,我曾经用脚领略过这个城市的风景。因为我来到这座城市跑过两次马拉松,兰州马拉松也是中国十大马拉松赛事之一。在座的大多数人去过很多城市,但大多数人对一座城市基本上都没有印象。为什么呢?因为你基本上到了这座城市以后住进了酒店,办完事开完会,又出酒店去机场去车站,踏上了回程。兰州,我是用我的脚丈量了这个城市,不仅仅是跑马拉松,而且在最近几年我出差到兰州,跑过了黄河的河北河南,所以我对这个城市感觉特别好。这是一座有风景的城市,这是一座一条大河从中间蜿蜒穿过的城市,这是一座叫做黄河明珠的城市,这是一座白天阿富汗、晚上小香港的城市。所以,今天晚上大家一定要去领略一下。更重要的是,我们这次特殊的年会是在这座美丽的城市召开的。因为这次年会,更因为这座城市,使我们与兰州大学、与兰州大学法学院乃至各位兰大的师生员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缘分。

第五是“一部论文集”。编写论文集,看起来是每年年会的一个规定动作,但是今年这个论文集能够完成显然更不容易。今年在疫情形势紧张不安的前提下,每个人的心神心绪心境,多多少少会受到很多影响。许多想做的事,甚至不想去做了。但是,只要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有信仰,还有信心,我们就愿意去做。所以,我们对法律文书有信仰有信心的人,就写下了这样一些论文。所以,今年能够提交论文的人,都是一种真爱。就像大家能够千里迢迢从各地来参会,来参加这个不同一般的线下会议,也是一种真爱。

当然了,我们对这些论文进行关注、进行点评、进行阅读、进行研究,那更是真爱。所以,这部论文集充分表达了我们对法律文书学的愿景。在这部论文集中,一共有44篇论文,设置了两个专题。在今天的会上,又分为三个单元进行了演讲和交流。其中,在每个单元又分别设置了三位发言人和三位点评人。可以说,无论是论文写作还是论文发言乃至论文点评,都表达了我们法律文书学教学和研究的背景,都是我们法律文书学直接关注的课题选题和命题。

在我看来,通过这部论文集和今天的演讲交流,主要展示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研究了一种新的模式。这种模式从年会主题当中就可以反映出来,那就是互联网司法。所谓互联网司法,就是大数据,就是信息化司法,就是网络司法。如果说,我们当下的疫情防控已经进入了常态化,那么我们现在的互联网司法也是一种常态化。这种常态化,就是互联网司法这样一种新模式。这种新模式,给我们带来了网上开庭、远程公证、电子送达等新业态。这些新业态,都是互联网司法带来的必然趋势。

二是研究了一种新的方法。在今天的会上,无论是演讲、发言还是点评,无论是实证研究还是比较研究,都体现了一种新方法。这种新方法,大家主要是从以下3个视角切入点。一个是上下结合的研究,就像今天这个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另一个是繁简分流的研究,所谓繁简分流,既有案件的繁简分流,也有文书的繁简分流,还有程序的繁简分流;还有一个是内外和谐的研究,是追求天理人情国法也就是情理法的和谐,比如认罪认罚从宽程序的研究。今天上午,宋振江律师特意站起来提醒大家一定要关注认罪认罚从宽当中的“自愿”。上上周,我参加了最高检和中国刑事诉讼法研究会主办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讨会”,很多人在会上也提到了这个“自愿”。可见,这个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当中的“自愿”,还只是立法上的“自愿”。我想,认罪认罚从宽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当然值得提倡,值得鼓励。但是,我们如何去把这个工作做得更好,把制度设计做得更到位,如何让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当事人被害人都能感受到这个制度带给我们的魅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是研究了一种新的路径。这种新的路径到底是什么呢?还是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那句话讲得最到位,那就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句话,实际上也就是我们新时代司法工作的目标,这个目标也是我们这次年会在这部论文集种追求的目标。所以,我认为这种新路径,就是为了更方便,为了更快捷,为了更公开。今天下午两个单元,交流最多的是关于检察文书的公开,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裁判问文书的公开。我想,强调检察文书公开,其实就是一种新的路径。我们《民主与法制》周刊上一期发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认为,裁判文书网的成绩和成果已经显现出来了,有没有可能再创建一个中国检察文书网。据说,张军检察长最近也在强调并积极推动这件事情。对我们研究者和教学者来讲,我们都希望法律文书对司法公正能够起到真正的巨大的助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这部论文集的44篇文章,可以说,都是各显风采各有所获。我们今天所有的发言、点评、互动,同样也是各显风采各有所获。

各位专家、各位会员、各位同学:我们这次会议,既是一次不同以往的年会,也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年会。若干年以后,当我们记起这次会议,一定还会印象深刻而美好、美好而难忘。因为我们看到了时代背景,也看到了现实情景,还看到了学术场景,又看到了城市风景,最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未来愿景。这个美丽的愿景,就是让法律文书真正能够成为我们司法公正的重要的法宝,让法律文书成为我们所有交流的和研究工作的重要的课题,更重要的是让法律文书不仅仅成为我们法科学子在校的课程,也能够转化为未来的漫长的人生当中的必修课程。

好的,我的总结就到这里。最后,我还要代表法律文书学研究会再一次衷心感谢兰大法学院对本次年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谢谢甘培忠院长!谢谢兰大法学院各位老师和同学!谢谢大家!

Copyright 版权所有: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 主办单位: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

10012170号 11040102700011号